核酸检测为何“检了又检”?广州市卫健委权威答复来了
4月11日晚,广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4月10日14时至11日18时,广州市新增38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
4月11日晚,广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4月10日14时至11日18时,广州市新增38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
陈斌介绍,从新增病例可以看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广州市多个区域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进入第三轮。例如,海珠区已于4月11日上午10时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介绍,目前该区已科学划定封控区4个、管控区3个、防范区2个,涉及南洲街、江海街两个街道,共23个社区,居民人数151351人。
除了海珠区之外,广州市其他区也针对重点街道开展了新一轮核酸检测。在白云区,石井街开展了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棠景街的大规模核酸筛查则已进入到第四轮;在天河区,4月11日晚间通告称,将于次日在兴华街和元岗街进一步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此前该区已在员村街、天河南街、林和街、沙东街以及全区服装批发市场开展核酸检测。
为何要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多轮核酸检测?在4月11日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介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进行多轮核酸检测主要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有关。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造成人体的感染和人群的传播。对现有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的代间距平均为3天,比德尔塔变异株的4天左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它的传播能力大概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倍。
除了奥密克戎本身的特性之外,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检测者存在着出现“假阴性”的可能。例如,一些被检测者在潜伏期排毒量极低,此时进行核酸检测,便容易导致“假阴性”的出现。
另外,奥密克戎感染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在传播过程当中也更为隐匿。从临床表现来看,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跟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鉴别诊断难度比较大。
对此,陈斌也透露,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存在病例已经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但并没有及时到医院就医。她呼吁若市民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时,请务必做到“两不要、一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接受排查。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