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维权很困难!开蚌直播,开出多少“秘密”?
3月14日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
《珍珠饰品直播带货调查报告》
调查对淘宝、抖音、小红书等
8个消费者经常网购平台中
100个直播间进行了监测
结果显示
各直播间总体平均得分
为6.47分(满分10分)
珍珠定名不规范、
“三无”珍珠产品概率大、
品质分级模糊等问题
仍然存在
那么
开蚌直播,开的是盲盒还是陷阱?
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图源:钱江晚报)
开蚌直播间销售火爆
部分消费者表示被坑
目前,各个平台上开蚌卖珍珠的直播数量不少。记者随意点开一家有50多万粉丝的珍珠直播间,背景中白色小碟子内盛放着灰色的珍珠,商家熟练地从蚌肉中心用力一挤,一颗又大又亮又圆的珍珠出现在眼前。商家一连开了多个三角蚌,每一个里都有闪亮圆润的珍珠。再转换一家直播间,一个巴掌大的蚌,商家伸手拽了一下蚌肉,就从里面掉出两颗超亮的白色珍珠。
不少人冲着店家所承诺的“几十元的蚌也可能开出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珍珠”、“买完不会亏本,回去做成项链”等话语下单,盼着以小博大。但收到货后,其中猫腻也随之现身,直播间里又圆又大又亮的珍珠,到手后光泽感却像是塑料。这些开出的珍珠盲盒,品相参差不齐,根本无法佩戴,也谈不上增值,商家承诺的开出千元甚至上万的珍珠更是虚无缥缈。
(图源:某平台直播截图)
在一些平台上,不少入坑开蚌直播的网友发帖避坑,维权人数众多。一位湖北的网友发帖表示,直播间看到珍珠很润珠光明亮,主播说微瑕,但到手之后,发现珍珠上有各种生长纹、凸起的小点,并且维权困难,开蚌不让退货。一位福建的网友拍下开蚌后,交代不要抛光、不要打孔,但邮寄到手的却是已打定位孔的珍珠,卖家偷梁换柱的把戏昭然若揭。一位山东的网友也表示,看了开蚌直播间会忍不住激情下单,但是发现自己开出来的珍珠和主播开出的珍珠差别很大,申请退款却因“开蚌不退不换”被拒绝。大多数维权网友都遇到相似的售后问题,开蚌的珍珠与直播间货不对板,且无法退款。
珍珠直播间乱象丛生
近两年,中国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私域流量经过三年快速增长成为市场主流。“Z世代”年轻消费群体已经成为珍珠市场消费的主力军,购买个性化、潮流化的珍珠饰品既有实用性,又能带来悦己满足。然而,在珍珠市场消费热潮中,珍珠饰品直播带货还存在一些乱象。
(图源:钱江晚报)
珍珠定名不规范
此次调查发现,商家对于其所售珍珠名称通常会附加“澳白”“大溪地”“真多麻”“特级”等带有特定含义的术语,但业界其实对此并没有形成严谨、统一的定义标准,极易干扰消费者的认知和评估。
同时,主播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使用“天然”一词强调其珍珠的天然属性,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珠宝玉石的规范定名都无需加“天然”前缀,而且国内外市场绝大多数珍珠产品均为人工养殖形成,应当标识养殖珍珠(珍珠)、淡水养殖珍珠(淡水珍珠)、海水养殖珍珠(海水珍珠)等规范性名称。
品质分级模糊和标签混乱
目前,大多数珍珠直播间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且准确标识“形状”“光泽”“光洁度”等珍珠分级级别信息。主播仅在直播过程中使用诸如“社交距离无瑕”“无明显瑕疵”等较为含糊性的词语表述,再加上直播间会通过滤镜、美颜等手段美化珍珠展示效果,极有可能影响消费者选择和判断。
另外,也有部分直播间未标识珍珠直径大小或数值区间信息标识混乱,存在直播描述与网页详情、产品标签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某直播间销售的品名为“淡水白色珍珠无核项链气质经典白搭款8mm-9mm”的产品,网页中显示珍珠尺寸为8mm-9mm,而实测仅有6.9mm-7.8mm。产品直播中宣称其形状为“正圆”,光泽为“极强光”,光洁度为“社交距离、肉眼距离无瑕”;然而分级结果显示,该产品形状级别为“近圆”,光泽为“中”,光洁度为“一般/重瑕”。
(图源:上海市消保委)
小型直播间涉嫌“三无”珍珠产品概率大
小型直播间(粉丝量1万以下)本身对于珍珠产品关键参数讲解寥寥几句,发货包装简陋,样品涉嫌“三无”产品的比例高达1/3,增加消费者辨别产品的难度,更无法确认该产品是否与直播间主播描述一致。
“塞珠”、“调包”时有发生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产销中心,聚集着大批的本地珍珠养殖户和商户。何天平是当地一位有30多年经验的老养殖户,在他看来,不少开蚌直播间存在“塞珠”现象。“天然无核珍珠是长在蚌壳的边缘处,珍珠被牢牢包裹住,打开蚌壳也不会掉落。”何天平说,一些直播间里三角蚌开出黑珍珠、南洋金珠的是假的,一打开蚌珍珠就掉出来也是假的。
一个三角蚌里,天然无核珍珠应该像是蝴蝶翅膀一样分布在壳内两边,25—30颗左右。“100颗天然珍珠里能挑出2~3颗正圆。正圆珍珠的尺寸不一,做成工艺品还需要再筛选。”何天平说,开蚌直播间里天然无核珍珠开出来全是正圆,这事不太可能。
(图源:钱江晚报)
去年一年,何天平开蚌近百万枚,普通三角蚌里得到好珍珠的比例在2~3成,他表示直播间里能开到好珠子的几率应该是一样的。而直播间里看到的珍珠又大又圆又美是打光后的“美颜效果”。如果偶然开到不错的珠子,高于一般水平,某些黑心商家也有可能将其“调包”,普通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差异。
消费者如何维权?
珍珠定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直播间开蚌鱼龙混杂,珍珠没有恒定的价格体系,也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困难。珍珠行业有复杂的分类,有核珍珠、无核珍珠、海水珠等。海水珍珠譬如黑珍珠、南洋珍珠,价值普遍高出淡水珍珠几倍。另外,珍珠每年的价格也会有较大波动。有养殖户表示,去年大火的小米珍珠一万五千元一公斤抢着要,今年八千元一公斤都没人要。受欢迎的珠形带动着相应的蚌水涨船高,多年前几十元一公斤的珍珠,近年涨到几千元、几万元一公斤。随着近年来养殖三角蚌的人多了,珍珠的价格又相应掉落。
那么,在这种开蚌直播风靡的情况下,普通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松涛表示,开蚌直播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属于涉嫌美化图像,误导消费者。首先要尽可能保留证据,包括直播时开蚌的录屏、聊天截图等等,通过平台进行沟通,也可以拨打12315等进行投诉。
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晶晶表示,网络交易不是法外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网购商品可享七天无理由退货,如遇到商家虚假宣传、欺诈还可要求商家‘退一赔三’。网购发生争议后,建议消费者首先与商家、平台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权。”
无论是珍珠还是其他产品
面对未知的诱惑
消费者还是要避免盲从
回归理性消费
以免落入无良商家的陷阱
来源|中国新闻网、上海市消保委、澎湃新闻、钱江晚报、潮新闻、新华网等
编辑|宋锐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