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收麦啦!产量有望达到十二万斤

时间 • 2025-07-29 06:38:16
麦子
小麦

六月中旬,少林寺上百亩小麦进入丰收季。百余名僧众在少林寺内集合,他们头戴草帽,手持镰刀,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山门,走向原野山坡间的麦田,在阵阵麦浪中迎来一场特殊的禅修。

少林寺禅耕农场的麦田里十分热闹,百余名僧人挥镰割麦,并将打好的麦粒装进编织袋,肩扛到拖拉机上,统一运回寺内储藏。据了解,少林僧人向来坚持自给自足,这在僧人们看来,农耕也是一种修行。农禅并重是少林寺的传统,僧人们也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少林僧人用最原始的镰刀收割小麦,坚持劳作

少林寺禅耕农场位于少林寺西约一公里,是少林寺僧众日常出坡禅耕的地方。农场总面积1600余亩,今年种植小麦120亩,预计每亩地可收小麦八九百斤。老师父现场分好工,弟子们一字排开,弯腰开镰,蝉鸣中伴随着割麦子的声音,传递出丰收的欢乐。

“洋弟子”第一次割麦欢乐多

27岁科特迪瓦小伙儿延明,在人群中有些“抢眼”,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在少林寺习武一年多的他,还是第一次收麦子,刚开始掌握不到要领,总是将麦子连根拔起。当他有些苦恼时,师父跑过来现场亲身示范,“速度要快,顺着镰刀的方向,就不会把土带起来了!”

延明连连感叹师父的厉害,在师父的不断指导下,他的割麦技术逐渐熟练,听到师父夸赞“verygood”,延明开心地笑了起来,干得更起劲了,渐渐加快割麦速度。

尽管有些生疏,但延明觉得,割麦相比学功夫还是简单好学很多,“不管学什么,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学的快。”

他说,没想到在少林寺还能体验在田里劳作的生活,这让自己很难忘。

武僧上抖音,传递禅耕乐趣

武僧延岑割完小憩时也没闲着,他坐在树荫下,专注地玩着手机,原来他正在用剪辑软件裁剪拍的收麦视频。

延岑说:“互联网时代,我们也要用自媒体宣传少林文化,禅耕并重、以耕悟禅是少林寺的传统,所以也想通过短视频让网友感受少林寺收麦子的气氛和内涵。”

收麦子劳作的身影中,还有几位“小武僧”,师父为他们选择了一块麦子相对较矮的地块,最小的敦珠只有五岁,手握不住镰刀,他就来回抱麦子。

几位“小武僧”,师父为他们选择了一块麦子相对较矮的地块,最小的敦珠只有五岁,手握不住镰刀,他就来回抱麦子

带队的延皓师父说:“功夫来源于生活,功夫禅就是在生产劳作之中,农耕劳作可以磨练毅力,同时也想让大家领悟通过劳动获得食物的理念。”

僧众在田间捡拾零落的麦穗,惜缘惜福

产量有望达到十二万斤

少林寺禅耕农场的负责人延子法师介绍说,今年的小麦总体长势很好,150亩大概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估计一共能收获十一二万斤小麦,主要用于寺院常驻僧人日常食用和慈善施舍。

手捧金灿灿的小麦,释延子法师喜悦无比。“山外的雨水不多,我们这里的雨水也不多。但种植小麦必备的8月、10月、3月份的三场雨,下足了。小气候好,收成才好。”释延子法师如是总结。

在收麦歇息期间,少林寺的武僧们还兴致勃勃地展示少林拳法,引得一阵阵喝彩声。

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如果说练武是以武入禅,那么,细心耕种则是以农入禅。这也是少林寺坚守传统、发扬宗风,将农禅并重的传统落到了实处。

“以农入禅,农禅并重。练武需要一颗专注心,收麦需要一颗专注心,修禅也需要一颗专注心。没有这这颗专注之心,种不好小麦,也割不干净,更练不好武,修不好禅。”释延子说,大地最诚恳,有了专注之心,你对土地好,土地才会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