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马拉松不发放参赛服引争议,跑者:卖手机不带充电头?组委会独家回应
此前报道:见证新生!2021汶川马拉松今日开启报名5月23日开跑
本周,2021汶川马拉松报名正式开启。这座焕发新生机的城市,与马拉松这项充满活力的运动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不少跑者在2018年参加了首届赛事之后,用脚步感受到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奋进精神。今年的赛事报名开启热度依旧,但针对“半程马拉松报名费150元”以及“不免费发放参赛服和参赛包”的争议出现,让跑圈更加关注到这项赛事。
随着各地马拉松赛事相继举办,加之市场化运营的趋势不断深入,近些年来,比赛报名费也水涨船高。从2013年深圳马拉松将全马价格上涨至200元之后,2015年北京马拉松价格提升至200元;现如今,几乎除了上海马拉松一直保持100元的参赛费用之外,其余赛事均随着市场化运营成本的提升,在报名价格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事实上,从2018年首届汶川马拉松举办以来,对于半程马拉松项目报名费的定价就一直都是150元,今年也没有做出涨价的决定。但对于有一定赛事象征意义的参赛服被取消,众多跑者依旧不买账,甚至有跑者将这样的举措与“苹果卖手机不带充电头”做类比。
老兵跑团参加汶川马拉松(资料图)
想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
“组委会经过慎重调研,参赛服利用率不足20%,这让我们这些赛事从业者从自身开始进行反思……”
今年的汶川马拉松在报名开启时宣布,将不再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的参赛服和参赛包,取而代之的是为所有完赛选手提供一盒汶川本地产的甜樱桃。这样的举措在世界范围内其实不算罕见,无论是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马拉松,亦或是德国的科隆马拉松,报名费用中都不含免费的参赛服提供。但在国内,汶川马拉松的此举算是开创了路跑赛事的先河。
基于此,红星新闻记者专门联系到了汶川马拉松组委会负责人杜鹏。他在采访中表示,其实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组委会内部经过了“长时间、全面且慎重的调研”。“不仅针对跑者,还针对跑者家属和其他每一个赛事环节中的人,有一个最直观的声音,就是无论是在赛事当天还是赛后,这件参赛服的使用率都很低,在我们不算庞大的市场调研样本中,这个数据可能只有不到20%。这让我们这些赛事从业者从自身开始进行反思,是不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举措,来邀请大家跟我们一起,从源头上就减少资源浪费的发生。”
残障跑者参加汶川马拉松(资料图)
感谢质疑的声音
“正是这种探讨,展现了大家对汶川马拉松的关注,也让大家更加关注到环保的议题。”
“环保”和“减少资源浪费”是杜鹏反复跟记者强调的关键词,但取消有着一定比赛象征意义的参赛服,让想要报名的跑者产生了一定质疑,杜鹏表示赛事已经关注到了这方面的声音。“凡是一个新的举措出来,总会伴随着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出现。首先我很感谢支持我们的跑者,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了资源浪费这个看似不太起眼、实则已经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将继续携手,共同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其次,我也要感谢质疑的声音,因为正是我们之间的探讨,一方面展现了大家从内心里关注汶川马拉松,希望汶川马拉松越办越好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这种讨论的声音,让大家更加关注到环保的议题。”
TNF100参赛选手沿途捡拾垃圾(资料图)
作为赛事组委会的一员,同时也有着跑者的身份,让杜鹏其实同样希望赛事提供的服务能够匹配甚至超出报名费。针对赛事提供的附加服务,杜鹏表示:“今年的汶川马拉松将增加一个亮点,就是在完赛后为每名选手提供了一盒汶川甜樱桃。组委会希望能够用这样具有汶川特色的方式,让大家在奔跑之余,感受到组委会用心为大家提供的特色服务,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汶川的精彩。”
汶川本地特色的甜樱桃将发放给完赛跑者
诚然,体育除了给人以强健体魄之外,同样承担着推动社会议程前进的重要功能。在市场化面前,无论是传播举办城市的文化、民俗,亦或是引发社会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都不再只是某一项赛事单独的责任与使命。针对环保议题,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越野赛——TNF100——就在多年前开启了自己的“无痕山林”倡议,主办方通过补给站不提供一次性用具、使用可回收路标等一系列举措,身体力行地与所有跑者一道共建无痕山林。
“马拉松周末”的概念,随着近年来全民健身火热的浪潮,愈发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无论是高阶跑者挑战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还是进阶跑者在半程马拉松赛道上突破自我,亦或是选择与亲友一起“玩赛”一个迷你马拉松的距离,都是用奔跑的方式追逐健康、感受一座城的方式。
对于每一项赛事来说,如何在市场化浪潮下提升赛事自身的“造血能力”,将品牌做大并延续下去,不仅需要各组委会更好地修炼内功,同时也需要更多地聆听跑者的合理诉求。内外兼修,方能让全民健身真正普惠全民。
红星新闻记者何鹏楠裴晗报道图据赛事组委会
编辑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